分類
Uncategorized

你有我們,為何仍感到寂寞?

這一週是跨文化週,有很多移民相關的活動可以參加。不知道為何要擠在一起,只能選一場去,弄得跟大型學術年會似的。像是今晚有一場朋友主持的劇場練膽說德語。一場伊拉克文化餐會。和一場作者閱讀見面會。我去了作者朗讀。

這本書的主題是「男子氣概」,男性作者寫他和父親的關係。他在黑森邦的小地方長大。會後買了本書,翻開一看,作者1992年生的,天阿,為何如此年輕。

剛從朗讀會回家,心裡好滿。作者寫了一封信給他爸爸,首次在書中公開。作者念的時候,我眼淚一直掉。移民第一代的心情,沒想到我那麼能夠同理土耳其伊斯蘭大叔。作者是兒子。兒子說:「你要是早點跟我說你一個人獨自扛了這麼多,我一定會跟你一起分擔。我都不知道你這樣悲傷,這樣寂寞。可是你有我們呀,難道這樣不夠嗎?」

這也不是什麼寂不寂寞,夠不夠的問題。是一個進退維谷的事實狀態。在母國被視作僑民,外國生活的旅人。在現居地要一直被問從哪裡來,吃得習不習慣,家鄉如何做回收。作者的介紹文裡,一個土字都沒有出現,唯一能強說他是土德人的線索,就是他名字和上面的勾勾了。標籤這個時候,到底要怎麼用才好?

打字好慢,我常常想要書寫,有很多想要說的。應該得錄音,然後再轉寫。一直都很糾結要用什麼語言寫作,像是這個經歷,更想要跟在這裡認識的移民背景朋友們分享。還是更想要用母語書寫,請大家用翻譯器,將就一下。

我們家,就只有我一個人不是在德國土生土長的,也沒有相同的政治身分。弔詭的是,這個家,沒有我根本不會存在。我回家說,我要深化這個只有我不一樣的政治議題。隊友說,那他要強化只有他不會說中文的議題。我說,你學中文的資源我都包了。他說:我不要補助,我要被接納。哈哈哈哈,真的是很會。融合真的是爛招,共同生活才是正解。

這一個月過的極為充實,開了幼童藝術課程。繼續找店面,上一個店面已經進行了四個月了,目前在找防火頂蓋報價。正門的上面是木頭的,下面就是一片薄薄的玻璃,有縫隙,冬天暖氣會很兇。從二月開始步行找,到六月的真的打電話和找到,到八月的拿到合約範本。這中間我經歷的雲霄風車般的要與不要。Business plan 改了又改,一切變化都好快,我需要安全帶。然後這之中還有時不時投個履歷。時不時有人要我接案,請我幫忙什麼的。

九月見了兩個高中時代的朋友。也因此坐了久違的長途火車。Corona 是人生暫停鍵無誤,而疫情前的人生,真陌生。像是這些一年一度的活動,疫情間都取消或是線上,疫情後,我也花了一些時間慢慢重建對群聚的關係。跟社群和他者的關係。

寫書真是件神奇的事情,原本毫不相關的人被放在一起。我還帶了他和父親的故事回家。書店有這麼多的書,類似主題可能也不是第一本也不是最後一本。我今天聽到他的聲音,看到他的人,很期待之後讀到他今天有朗讀的章節,再次回到現場。真人互動是有聲書,電台,網路都無法取代的。

這週收到訂的肥腸,甜不辣,豬血糕和米腸。收到時已經退凍。用一般包裹寄吃的也真是瘋狂。兩天之內自己獨享一整包的腸腸就是開心。也許被排外的是他們,而不是我。至少在食物的世界裡面,我就不是自己一個人了。

分類
Uncategorized

2022聖誕

有個地方可以書寫真好。這個付費的平台,算是靜態的成長紀錄,本來是要拿來招商的,這一年工作到夏初,進入人生另一階段,工作再次暫停。

因為平台年底要下架「戀愛沒有假期」,2022聖誕節傍晚,抱著小螢幕又看了一遍。這輩子應該看過超過十遍,第一次用了全新的視角,看到兩位女主角的故事,她們的個性樣貌,生活努力的樣子。第一次發現劇本寫得真好,而且挾帶了好萊塢厭世抱怨訊息。以前的我,只想看到最後會跟誰在一起,有沒有在一起,怎樣才算是真愛,如果是真愛要怎麼遇到。昨天/35歲的我,看到了女主角!!!很平凡的樣子和需求。

一位是老闆!有員工,生意超好,能力很好的好萊塢電影業相關從業人員。另一位是專欄作家,在首都知名報社工作,全家都是文字工作者。兩個人都擁有自己的房子,工作,同事,朋友,車,家人和滿滿的個性。

以前我以為這些人都是為了遇到男主角(那個真命天子)而活著的,或走了岔路,或迷路,但終究是為了要遇見。生活的那些,都只是插曲,像是在等待馬車時看的小報。我從來沒有想過,她們是如此的認真生活,成熟且完整,在不強求也不一定要有的情況下,開始了兩段意料之外的新戀情/友情。

我這輩子太想要了解愛情了,從我大班有自傳式記憶開始,我就一直在談戀愛,大部分的時間可能是我腦中的想像在一起。真實世界裡的那些男孩們,有人劃過界,有人對我很好,有人很奇怪。大部分的那些人現在都沒有聯絡,都過得很好,有伴侶,有好的工作,真的好不好,我就無從得知了。有一些是臉友,有一些還有家人或同學還有繼續聯絡。

有人曾說我從來不曾好好地一個人,所以我不知道要怎麼一個人好好地過。如同情感關係一般,我在愛情裡的樣子,在關係裡的角色和需要也不是可以非黑即白的。22年國小到博士,我想我都是孤獨的,男孩們是唯一活著,且無法控制的冒險。

我說,我找到你了,我這輩子經歷了這麼多,找了這麼久,冒了險,受了傷,都是為了要遇見你。他說:「是我們長成了適合彼此的樣子。」

恭喜世界上最喜歡愛情的我住在愛情裡面,因為放心,其他性格發展的面相好像平靜了許多,看清了更多的自己。

恭喜今年平安地活過了很多次醫療災難。33/4歲跟27/8歲真的是不能比,身體敏感許多,彈性變小,筋骨好像都不是自己的。歡迎來到奔四的輕熟女俱樂部。痛苦的時候想著有空的時候要去預約泰式按摩就可以活下去的人生新階段。

恭喜又用德語活過了一年,這一年德語成為主要語言,文法破爛,造字大王,文化尷尬。比起更能夠張牙舞爪的英語我,德語我又長大了一歲。11年德國,連鎖店絕版布沙發還是拋不掉。過去幾個月都在找沙發。市面上衣服只有很薄的棉布,不然都是混紡。沙發也都是會咬我皮的人造織料。買不到就是買不到,有錢也買不到。

這一年作為後疫情延續,加上醫療需求不斷,網購了幾次衣物和用品,都很失敗。也花了大把鈔票買了台灣進口的食物,或是在德國製作的台灣食物。我無法網購,實體商店都要關光光了,等著穿樹皮吧。

世界很亂,讀了一年的紐約時報每日頭條,都是戰爭,無止境地。明年熱水暖氣要漲1.9倍,家越住越小。身邊的人都在買房子,對我來說好遙遠。如果我必須活到80歲,我現在是不是還算青年。讀了台灣居住不正義的情況,德國整體情況類似。德國比較贏的地方在民生物資便宜,食材便宜,有各式社會救濟方案可以依靠。無法很有錢,但也死不了。

今年很不容易,算是圓滿成就達成了。真的很不得了。明年我希望可以睡飽,少一點醫院,多一點太陽。能順利地回台灣探親,夏天有穩定收入。

明年又是本命年,過去的12年是不是過得特別快??我到底在德國多久了?

祈求我愛的人和愛我的人健康,地球degrowth等等老派的我。

推薦今年小確幸:台灣麵線快煮即食包,鏡好聽節目/有聲書,和喜歡的人走在路上的時光。

聖誕快樂 (🌲)

分類
Uncategorized

德語前,德語後

這一篇可以寫很長,10年的時間,該有多少故事可以說,讓我分幾次把它整理出來,連載一下。

我身為一個病人:談我的醫病關係

我剛剛從(德國專科)診所回來。

我是一個看醫生會很緊張的人,跟在台灣或是德國沒有太大關係,我對醫生有一種很複雜的情結,一方面是覺得不信任,一方面又很依賴。不信任是因為覺得醫生幾分鐘看太多人,無法在短短地時間裡,與我產生連結,我很難相信醫生會想要聽我說,會是真的知道我的生活史,疾病史,me as a person 這部分,我很難相信在車水馬龍的醫療系統下,能被滿足。依賴是因為,這是一個非常親密的關係,我要把我的病痛,我的擔憂,用最短的句子表達完整,可能還得脫衣服,脫褲子,甚至是內視鏡之類,麻醉等,侵入性的醫療流程。我當然非常希望能被好好對待呀。

德語前的我,「去看醫生」這個決定本身,就已經是道牆,我有很多的不信任,猜想和恐懼,什麼德國醫生醫術不佳,要等很久,工作條件不佳,都只剩下外籍人士,各種藉口拖延。多希望有認識的人可以推薦我他所信任的醫生,甚至是帶我去。我通常都會等著一年回台灣一次,去看牙醫,眼科,和做定期檢查。我在德國只有到非不得已的時候,會去看醫生。光是要找到一位醫生,打電話去約診,看診的過程,都像是打仗,要先寫好想要要說的話,問的問題,翻譯好,才能行動。

我來德國的第二年住過一次院,可能是這輩子唯一一次,那真的也是一個跨文化誤解的大烏龍。我週五發燒,腹痛。我打給我媽,我媽一直要我去看醫生。週五下午通常都沒有人在看診,我記得那天下雨,我走過一間又一間的家醫診所,都是關著,我真的覺得我可能都要死在街頭了。然後我就去了醫院的急診室。我等了非常非常的久,應該是從下午等到傍晚,途中也有一些國際大學友人來看我。一直等到輪到我,我終於進到急診室的診間。醫生是個德語也不是很好的外籍男士,護士是個很溫柔的人,也是男的。我記得我去驗了尿。總之,後來我就被住院了。我在話都說不清楚的情況下住院了。醫院可能也沒有網路,我媽找我找不到,最後連絡上在這裡的台灣人,他也來看望我。因為是週末,也沒有什麼醫生,我得留院觀察。一開始應該是擔心我有會傳染的胃腸疾病,我自己住一間,後來不知道怎麼樣,把我推去跟一個老老老奶奶住,老奶奶的病痛,比我本身的痛還要更令我擔心。醫院的各種鈴又一直響,我真的是痛苦的不行,也無法問我現在的情況,也不知道可不可以離開。入院時的手續,是我打電話,請一位朋友幫我翻譯,後來有一天,來問診問我還有沒有哪裡不舒服,我也是打電話請這位朋友翻譯。我一直在想,那天如果說我沒事了,是不是可以早點出院,不會被送去跟那位快要一百歲的很痛的老奶奶同間病房。在自己沒有辦法說話的情況下,很多的猜測,很多的誤會。醫院後來寄給我很多的信,我也都看不懂,也沒有回覆。最幸運的是,當時的保險都給付了,沒有帳單經過我的手,這場烏龍,膽戰心驚,但至少沒有破財。是萬幸。

德語後的我,今天做了一個自費的檢查。上次去看診的時候,得到說明的信,要我回家考慮,我上週去說,我有想要做,所以原本今天下午約診,被改到上午。因為這個檢查並需要上午的時候做(我沒有問,但我想是跟實驗室來收血液檢體的時間有關)。另外,這是一個自費的檢查。開始前,我先簽了一張同意書,再簽了兩張帳單,一張是要在診所直接付,另一張是實驗室會再寄帳單給我。我問得很清楚,還要了一張影本。德語前的我,還是會簽這所有的文件,也可以完成這一場檢驗。但不同的是,德語前的我可能下午依照原本的時間來了,跟醫生說,我考慮好要做這個檢查,就要再約一個「上午時段」,再來做今天做的這些事情。同時,德語前的我,不知道簽了多少張同意書,是我沒有讀過,或是不知道裡面寫什麼的。其實不論是在哪裡,大部分的時候,對方也會簡單說一下裡面寫什麼,要你這裡簽名,也不見得有時間好好地讀完整份文件。但能不能讀懂,和聽懂這份文件的內容,是一份權利。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完全地相信對方,就是把決定的權利方在別人的手上了。但簽了名之後,後果都是要簽名的人自己負責的。

有彩蛋

看診的最後,我發現診所是可以打疫苗的。看診結束後,去找前台人員登記。她搬出本本,數了一下每天的人數(目測一天大約有六個名額)。幸運如我,竟然今天,而且是開打時間二十分鐘前,約到了今天的劑量!天阿!還得到了歐盟數位證明,及世衛小黃本本。這一份彩蛋,真是獎勵,獎勵我花了這麼多的錢,時間,和淚水,和在德國死撐活撐的生活,慢慢學著社會如何運作,怎麼問問題,怎麼在這裡生活,得到的獎賞呀!

我所做的努力

德語前的我,好好地在德國生活了至少四五年的時間。我這裡簡單羅列一下我的努力和動機。從荷蘭回台灣的那一年,我在台灣找荷語課,想說要繼續這段難忘的生活。但實在太難了,我就直接在系上選修德語課,那是我第一堂德語課,在那之後,我至少上過 14 期不同的德語課。有的是一週一次,有的是每天四小時的密集班,一直到去上德國創業課程那一年,每週還是上「商業德語課」。博士班時期,有對博士補助的德語課程,我還多上了會話課和語音課,還去其他學校上專業的發音課程,這樣 14 種不同的課程,都還是沒有讓我覺得可以舒心地在德國用德文工作或是表達自己。

如同英語,我第一年荷蘭的時候,非常挫折,上文學課無法完全聽懂,寫小論文被老師說根本不知道我在寫什麼,最困難的是下課也無法跟同學交朋友。英文讀寫底子很深,也花了很多個月,在荷蘭用英語表達自己,大部分的朋友也都是外籍人士。

而德語,最困難的地方,我認為是他跟英語利益衝突了。在大學讀書生活,甚至後來在一些當紅產業工作,可能的確是不需要德語能力的。在課業和研究的要求之下,德語,或是在德國生活,變成了雙主修的課題。除了動機以外,語言使用是學習語言的必要條件。這像是一個雞生蛋,蛋生雞的問題。如果德語只有初級,要怎麼找到可以練成中級的工作環境或是朋友,再把德語練成中級。

我的動機絕對是完整的,我甚至列過一張「一百個德語流利之後我想要做的事情」的表鼓勵我自己。但就是很難。在博士研究的過程中,英語的我,是可以在大學開課的,可以帶學生的,可以寫計畫書賺錢的,德語的我,約餐廳約醫生,都覺得舉步維艱。這是一個自尊心和自我認同的問題。

心理因素

我有聽過這樣的說法,女生或是東亞人太在乎完美,開口說,就算文法都錯,也要開口說,多說就會好了。但根本沒有,當我知道開口說都錯的時候,我就會覺得自信不足。當對方聽不懂或是改說英語的時候,我就會希望我連試都沒有試過。當然,怕丟臉是真的。

德語的我,像是幼兒,我要怎麼放下身段,從英語的高等學歷我,重新蹲低,重新開始建立德語的我呢?這是德語前的我,最深刻的認同衝突。

不同語言,不同的我

我真的相信,不同語言的我,有不同的人格設定,文化習慣,和情緒表達的方式。這些不同的語言,也標注了我不同的人生階段,不同的社會脈絡,身份和人生階段任務。英語的我,霸道直率自信,中文的我,扭曲壓抑卻真實,德語的我,謹慎溫柔,是一個「守」的狀態。

補一點脈絡

不同於來這裡讀音樂學院,或是讀大學的人,我進入德國是不需要先備任何德語語言能力。文中的德語前,德語後,不是用德語能力分級,而是一種主觀的感覺,喔,我可以隨時開口說德語,並且表達我想說的。

今日小結

人生都是自我選擇的結果,德語前的我,最容易被冒犯的時刻就是當有人問「你有在學德語嗎?」「你為什麼不學德語?」「你來多久了」我總覺得我就已經很努力了,也有很強的動機,就是沒有辦法開口說,那你要幫我嗎?

也許對成年人來說,學習一個語言成本太高,需要有足夠的整體動機,否則也不合理。也許這一直都不是一個「語言」的議題,而是一個「未來生涯規劃」的課題。我需要這個語言做什麼?我能從中得到什麼?

成年人外語習得前幾大動機不外乎,伴侶,工作。

德語,真的是我最主動且最激烈的掙扎養出來的能力。

未完待續

分類
Uncategorized

2021秋季訊息更新:有機的工作和生命形式

一種自然而然產生的工作形式

感謝 Slasify 這篇用心的專訪,半年後再來看,像是撿到地上的糖果,再度覓回這一路的脈絡。

接下來的半年,Dr. Bai Consulting/ 本事務所,會更專精於「認知神經科學」儀器類業務開發,並嘗試「deep listener – life coach」的生命意義諮詢工作。

請大家繼續支持!

分類
Uncategorized

科學溝通與商業開發工作經歷

白承樺
現居德國

2009-2011 荷蘭奈梅亨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碩士
2011-2015 德國薩爾大學神經心理學博士

知識行銷,科學傳播作者,並譯有「髒養」及「溫柔的誕生」
「台女子在德創業」社團創辦人暨月例聚會主持人/創業工作坊講師
創立 Dr. Bai Consulting,提供台德顧問溝通服務,並開設創業及跨文化溝通課程

通曉 中 英 德

相關工作經歷

台灣美加教育展 美國大專院校 個人隨身口譯
Essen Spiel 德國埃森遊戲展 展會助理

駐德代表處科技部《科技簡訊》單元作者
出版社與知識傳播有限公司腦神經科學專業審稿者
譯有《髒養:美國頂尖科學家談細菌對寶寶免疫力的益處,從孕前起的105個育兒Q&A》及《溫柔的誕生》(遠流)

幼童創作性發展心理學玩具教具商業開發助理
語音辨識神經性及精神性疾病人工智慧公司商業開發經理

分類
Uncategorized

2021.10.26-29 杜塞 A+A Trade Fair

參展商家名單
https://www.aplusa-online.com/en/Exhibitors_Products/Exhibitors_Products_2021
可下載表格檔

Dr. Bai Consulting
提供:
– 展場銷售
– 代寄代收
– 佈展撤展
– 隨行口譯 (通曉中英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