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週是跨文化週,有很多移民相關的活動可以參加。不知道為何要擠在一起,只能選一場去,弄得跟大型學術年會似的。像是今晚有一場朋友主持的劇場練膽說德語。一場伊拉克文化餐會。和一場作者閱讀見面會。我去了作者朗讀。
這本書的主題是「男子氣概」,男性作者寫他和父親的關係。他在黑森邦的小地方長大。會後買了本書,翻開一看,作者1992年生的,天阿,為何如此年輕。
剛從朗讀會回家,心裡好滿。作者寫了一封信給他爸爸,首次在書中公開。作者念的時候,我眼淚一直掉。移民第一代的心情,沒想到我那麼能夠同理土耳其伊斯蘭大叔。作者是兒子。兒子說:「你要是早點跟我說你一個人獨自扛了這麼多,我一定會跟你一起分擔。我都不知道你這樣悲傷,這樣寂寞。可是你有我們呀,難道這樣不夠嗎?」
這也不是什麼寂不寂寞,夠不夠的問題。是一個進退維谷的事實狀態。在母國被視作僑民,外國生活的旅人。在現居地要一直被問從哪裡來,吃得習不習慣,家鄉如何做回收。作者的介紹文裡,一個土字都沒有出現,唯一能強說他是土德人的線索,就是他名字和上面的勾勾了。標籤這個時候,到底要怎麼用才好?
打字好慢,我常常想要書寫,有很多想要說的。應該得錄音,然後再轉寫。一直都很糾結要用什麼語言寫作,像是這個經歷,更想要跟在這裡認識的移民背景朋友們分享。還是更想要用母語書寫,請大家用翻譯器,將就一下。
我們家,就只有我一個人不是在德國土生土長的,也沒有相同的政治身分。弔詭的是,這個家,沒有我根本不會存在。我回家說,我要深化這個只有我不一樣的政治議題。隊友說,那他要強化只有他不會說中文的議題。我說,你學中文的資源我都包了。他說:我不要補助,我要被接納。哈哈哈哈,真的是很會。融合真的是爛招,共同生活才是正解。
這一個月過的極為充實,開了幼童藝術課程。繼續找店面,上一個店面已經進行了四個月了,目前在找防火頂蓋報價。正門的上面是木頭的,下面就是一片薄薄的玻璃,有縫隙,冬天暖氣會很兇。從二月開始步行找,到六月的真的打電話和找到,到八月的拿到合約範本。這中間我經歷的雲霄風車般的要與不要。Business plan 改了又改,一切變化都好快,我需要安全帶。然後這之中還有時不時投個履歷。時不時有人要我接案,請我幫忙什麼的。
九月見了兩個高中時代的朋友。也因此坐了久違的長途火車。Corona 是人生暫停鍵無誤,而疫情前的人生,真陌生。像是這些一年一度的活動,疫情間都取消或是線上,疫情後,我也花了一些時間慢慢重建對群聚的關係。跟社群和他者的關係。
寫書真是件神奇的事情,原本毫不相關的人被放在一起。我還帶了他和父親的故事回家。書店有這麼多的書,類似主題可能也不是第一本也不是最後一本。我今天聽到他的聲音,看到他的人,很期待之後讀到他今天有朗讀的章節,再次回到現場。真人互動是有聲書,電台,網路都無法取代的。
這週收到訂的肥腸,甜不辣,豬血糕和米腸。收到時已經退凍。用一般包裹寄吃的也真是瘋狂。兩天之內自己獨享一整包的腸腸就是開心。也許被排外的是他們,而不是我。至少在食物的世界裡面,我就不是自己一個人了。